Press

教育局研擴增實境 (AR) 技術協助考察世史科

【星島日報報道】教育局昨率先就修訂後的初中歷史科課程,為教師舉行簡介會,除了交代加入伊斯蘭文明等修訂重點外,亦介紹課程發展處開發的歷史科流動應用程式,利用擴增實境(AR)技術,讓學生在平日到長洲考察太平清醮,即使不是醮期亦可通過程式,在現場看到如實物大的包山棚,方便研習。

  大埔的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,師生在七月試用「長洲太平清醮電子應用程式」,較特別是考察在北帝廟遊樂場的醮場,師生只要登入流動應用程式,通過擴增實境(AR)技術,本來空空如也的球場,即聳立比例如實物大的包山棚、神像等,不再只限每年農曆四月初八,才能考察長洲太平清醮。程式亦利用虛擬實境(VR)技術,攝錄太平清醮的環迴實境,讓師生可置身其中,加深認知。

  對於課程建議加入伊斯蘭文明、美國史、後冷戰世界發展等內容,不少出席教師反應正面,宣道中學歷史科主任張高華認同修訂,但認為建議的伊斯蘭文明內容年代較久遠,認為可集中於十九世紀後伊斯蘭世界與西方文明衝突,有助學生理解近代的極端伊斯蘭思想形成原因。另一位在東區中學任教的張老師認為,伊斯蘭文明對師生均是較陌生的課題,須考慮如何調適,配合課程需要。

(文章自星島日報, 2016年9月29日)

滙智營商2016 掌握AR/VR技術 開拓更多商機 (張堅庭- 主持)

智能手機盛行,帶動擴增實境技術(AR)的普及,有企業利用AR技術,為大型展覽的展品添加互動元素,增強與參觀者的互動性,為展覽注入新體驗。

除了遊戲體驗及電影觀賞,近年虛擬實境技術(VR) 亦漸漸發展為實際商業用途。有企業運用VR技術參觀樓盤,促進二手樓盤及跨國樓盤買賣過程,節省買家時間,提升效率。

智能手機的普及掀起AR 及VR的應用熱潮,虛擬世界以全新方式進入大家的生活,帶來嶄新的體驗,同時造就了龐大商機。

(文章及視頻自HSBC Business,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, 2016年9月25日)

VR及AR技術 助企業拓展大商機

各行各業如何能夠把握 AR 及 VR 技術開發藍海?

近年,隨著 Google glasses 及各式控制器或頭戴裝置湧現市場,令 VR (Virtual Reality 虛擬實境)及 AR(Augmented Reality 擴展實境)技術變得炙手可熱。事實上,早於廿年前,醫生已在虛擬手術室練習人體解剖,是 VR 的最佳例子。至於 AR,就是在真實環境加入虛擬元素,例如在野外定向訓練中,以AR技術製造猛獸跑出來的假象,令效果更驚險有趣。究竟各行各業如何能夠把握這門技術開發藍海? 我們請來專家林曉鋒博士分享他的見解。

何謂 VR 及 AR 技術? VR 其實是透過電腦創造一個虛擬的 3D 世界,令人產生感官錯覺,投入其中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,過程中須配合不同控制器來進行動態偵測並作出反應。至於 AR,可理解為更深層次的體驗。它的原理主要透過輔助工具,例如具光學投影技術的 Google glasses 眼鏡、head-up display 頭上顯示器、甚至是特製隱形眼鏡等,利用配備的攝像鏡頭,將現實及虛擬世界融合一起,令你在現實環境看見虛擬的擴展空間。

從學術研究起步

幼教前景優 學位爭崩頭

【東方日報專訊】香港教育大學昨舉辦升格後首次大學入學資訊日,逾八千人參加。最受歡迎科目之一的幼兒教育成為「生招牌」,校方舉辦兩場課程簡介講座,然而該課程學額只有十八個,每年卻有超過二千人報名,競爭激烈但校方暫不會提高收生條件。校方表示隨着政府及社會未來重視幼兒教育,需要提高幼兒教育專業性,延長有三百多個兼讀學額、由原為三年制增至四年制,增加學生學習行政及非華語教育訓練。有專程到場的學生指出,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需求大,受訓後「畢業唔怕搵唔到工」。

港府將於二○一七/一八學年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,並為幼兒教師訂立起薪點為二萬零七百七十元,令幼教教職需求量增加。教大幼兒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統籌主任黃潔薇指,去年經大學聯招,將幼兒教育放於第一組別的學生有二千多人,而收生分數中位數則為廿三分。

校方無意增收生條件

她指,以往未有太多學生將幼兒教育視為首要選擇,但隨着社會及政府對幼兒教育的重視,大眾由以往「只係湊仔」的看法,轉變視為專業,加上當局確立十五年免費教育及訂立起薪點,相信未來報讀學生人數會增加,令競爭更為激烈,但校方認為現時的收生條件足以篩選學生,未有計劃增加收生條件。

兼讀學額改四年制

TVB《與CEO進餐》教學結合擴增實境(Augmented Reality,簡稱AR)

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梁念堅

由課堂聽課,到利用電腦互動學習,未來的教學若結合擴增實境(Augmented Reality,簡稱AR)和虛擬實境(Virtual Reality,簡稱VR)技術,會帶來甚麼新商機?如何幫到更多人接受教育?

澳門出生的梁念堅(Simon),先後在香港和加拿大讀書,大學主修電腦科學(Computer Science),畢業後曾投身資訊科技和電訊行業。三十多年來,他曾經在跨國公司擔任行政總裁及管理層,開拓亞洲市場。去年,他加入現職公司,主力發展網上教育,現在是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。

遊戲產業是全球化下的高速增長行業,近年不少遊戲開發商都引入AR和VR技術,希望帶給玩家全新的遊戲體驗,一些有遠見的企業,更意識到在AR和VR時代下帶來的全新行銷及業務新機遇。因此,Simon的公司除了著力發展網絡遊戲,亦積極研發AR及VR的相關教育項目。

成功人士給人「讀書叻」的印象,Simon小時候是否很努力讀書?父母是否很著重對他的教育?大學選科是為將來的事業鋪路,他在加拿大修讀電腦科學,是否一開始便選對科目?Simon現在事業有成,亦取得博士學位,他覺得book smart還是street smart重要?

陳曦彤:Pokémon GO會如何衝擊香港教育?

【明報文章】為了加強這篇文章的說服力,或許先在此申報:截至這篇文章投稿為止,筆者已在遊戲中搜獲135隻精靈,離香港所能捕捉的142隻只剩下7隻,可說是親身經歷過遊戲所設計的大部分挑戰,也對背後的運作及吸引之處有一定理解。希望以此結合我在教育界的經驗,跟各位分享Pokémon GO(下文簡稱「PG」)對教育界的潛在影響及啟發,順道也可緩和一下部分非玩家社會人士的憂慮。

Pokémon在校園出現會影響學生學習嗎?